翰森制药 Business Analysis
- Yiming Sun
- Nov 13, 2023
- 10 min read
翰森制药
集团为在中国规模最大、增长最快、临床需求缺口巨大的部分治疗领域均排名前列的少数几家研发 驱动型中国制药公司之一。集团已在以下领域确立领先地位:(i)中枢神经系统、(ii)抗肿瘤、(iii)抗感染及(iv)糖尿病。集团还关注消化道及心血管治疗领域。上述六大治疗领域2017年合计在中国药品 销售额中占有62.1%的份额,增速快于2013年至2017年中国制药行业平均增速。
翰森制药是中国领先的以创新研发为驱动的制药企业之一。公司成功研发并上市了多 个创新药和首仿药,拳头产品市场份额名列前茅,创新管线也在持续扩充,涵盖抗肿 瘤、中枢神经系统、抗感染、代谢病、自身免疫疾病五大关键治疗领域。公司以首仿药 起家,持续深化创新转型,正在向全球化创新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。
一. 公司发展 (2011 年-2019 年)
2011 年,公司在上海张江建立研发中心,开始不断建立和完善创新药研发体系,推进创 新药产品研发,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。
(2020 年-2023 年)
公司创新转型的初步成果开始展现,创新药产品进入快速放量阶段,2021 年创药收入 占比达 42.3%,2022年预计累计 7 款创新药产品上市,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达 60%。 公司全面加速创新转型的速度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 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 BD 持续扩充 管线,引入新型平台技术赋能创新研发, 公司计划每年新增 8-10 条创新管线。
2024 年+公司向全球化创新制药企业的目标迈进,预计 2025 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超过 80%,实现
累计上市 15+款创新药(含新适应症),同时具备全球自研开发 创新药能力。
二. 公司研发及收入
公司在不断完善自身创新药研发体系的建设, 目前有位于上海、连云港、常州和 美国的四个研发中心,研发人员约 1650 人。 公司研发支出在近几年快速提升,由 2015 年的 4.09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7.97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 28.0%;2021 年研发支 出同比增长 43.5%;研发支出占比由 2015 年的 8.1%提升至 2021 年的 18.1%,排名位 于国内 Big Pharma 前列。
6款创新药获批,创新转型速度领先国内同行。公司在2010年后加快创新转型, 2014 年 首个创新药产品吗啉硝唑上市,2019 年开始公司进入到创新药获批密集 期,目前已有 6 款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,数量上在中国 Big Pharma 中位于前列, 且都为同类型产品 中的国产首例。在创新药研发中,公司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以及 高效的研发执行力仍然得 到延续。公司目前已把研发资源集中在创新药上,不再 有新的仿制药项目立项,创新转 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。
三,公司优势
1.生产设施符合世界级标准
公司具备世界一流设施及生产质量管理体系。公司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 体系, 所有的生产场地和产品均已通过中国的 GMP 官方认证检查,吉西他滨、 长春瑞滨、 培美曲塞二钠、奥氮平及其原料等多个品种已多次通过欧美日等国的 官方认证检查和 客户审计,艾替班特、米卡芬净钠也已顺利通过美国 FDA 认证。 公司具备符合多个国 家 GMP 要求的生产能力,对于全球化战略至关重要。
2.销售团队建设持续升级
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,精准学术营销体系。公司销售费用率由 2015 年的 44.35% 下降至 2021 年的 34.5%,公司费用率在 2019 年前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, 2019 年 开始显著下降,一方面是仿制药集采的开展,另一方面是创新药建立了以临床 数据为导向的精准学术营销体系,公司的 5 款创新药产品均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国家医 保,6 款创新药产品均进入了国内权威指南,对于创新药在国内的商业推广是 极大的助 力。
创新药团队快速扩充,多销售渠道拓展。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由 2018 年底的 4500 人扩充到 2021 年底的 7000 余人,其中创新药的销售人员比例约 60%,阿 美替 尼销售团队有 2000 人,公司的核心销售人员在其各自的治疗领域平均拥有 10 年以上 的销售经验。公司已经实现了国内三级医院、二级医院的全面覆盖, 同时也在积极探索 创新营销模式,包括加大与 DTP 药房的合作(双通道落地地 区达到 800+个)以及入驻 线上平台(京东、拼多多)
3、集采风险落地,业绩增长迎来向上拐点
核心仿制药销售贡献比例显著降低,业绩增长迎来向上拐点。公司仿制药时代 销 售贡献占比最大的两大品种—奥氮平和培美曲塞,均在“4+7”带量采购已经 中标,后续 补标进展顺利,目前业绩贡献基本保持稳定,对公司业绩增长的影响 已于 2020 年充分 释放,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都开始呈现恢复增长 的趋势。公司 2021 年 实现营业收入 99.35 亿元,同比增长 14.3%;实现归母净利润 27.13 亿元,同比增长 5.6%。
集采风险逐步释放。利奈唑胺和吉西他滨被纳入第五批集采,替加环素被纳入第 七批集采,公司核心仿制药品种陆续被纳入集采,随着创新药产品的快速放量, 仿制药 集采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也将不断缩减。根据我们的预测,公司仿制药时代 的 8 款核心 产品的收入占比预计将由 2018 年的 80.3%降至 2022 年的 14.5%。
4..市场target大,产品多
内部研发和外部 BD 结合,研发管线纵深扩展。公司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 的临床 项目超过 25 项,后续计划每年将新增 8-10 项,创新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。 公司在四大 优势领域(抗肿瘤、中枢神经、抗感染、代谢病)加深布局,同时积 极拓展到新的领域 (自身免疫),建设起更全面的综合平台,以满足更多患者的 未被满足临床需求:
4.1、阿美替尼:首个国产三代 EGFR-TKI,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
EGFR-TKI 市场空间广阔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中国 2020 年 EGFRTKI 市场 规模达 108 亿元,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368 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 27.7%。
全球范围内目前仅有礼来的 Tirzepatide 进入到 NDA 阶段,其他在研产品都还处在早 期,公司的 HS-20094 于 2021 年底进入临床 I 期阶段,在国内企业中布局相对较早。 作为首个且唯一的国产长效 GLP-1 创新药,在国内 GLP-1 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、长 效 GLP-1 取代短效 GLP-1 趋势明确的背景下,凭借公司在糖尿病领域多年的销售经验 ,洛塞那肽有望在中短期内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。国内目前以短效制剂为主,长效制剂 将是未来趋势。从 PDB 样本医院销售数据 来看,国内长效 GLP-1 在 GLP-1 药物市场 的占比从 2018 年的 0.4%增长到 2021 年的 25.2%,度拉糖肽、洛塞那肽均被纳入 2020 年医保目录,2021 年增长尤为 迅猛,2020 年该比例仅为 4.7%,长效制剂将是国 内 GLP-1 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 主要驱动力。
4.2 艾米替诺福韦:首个国产乙肝新药,有望成为重磅品种
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:根据 WHO 的估算,全球有约 2.57 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(HBV )感染者,全球每年约有 88.7 万人死于 HBV 感染相关疾病,其中 HBV 相关肝硬化和 HCC 死亡分别占 52%和 38%。据估计,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 面抗原(HBsAg)流 行率为 5%-6%,慢性 HBV 感染者约 7000 万例,其中慢性 乙型肝炎(CHB)患者约为 2000 万-3000 万例。
目前还无法做到完全清除 HBV,只能最大限度地抑制 HBV 复制或达到功能性治 愈,以 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降低 HCC 发生率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。现 在广泛使用的 抗病毒治疗药物有两类:核苷(酸)类似物(NUCs)和干扰素 (IFN)。NUCs 总体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都要优于干扰素,但是需要患者长期每日 服药(至少两年以上,因人而异), 随意停药易导致复发。
4.3 迈灵达: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菌药
迈灵达销售峰值有望在 2023 年达到 10 亿元。迈灵达即吗啉硝唑,是第三代硝基 咪唑 类抗菌药,批准用于妇科炎症治疗(盆腔炎)以及联合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 炎、坏疽性阑 尾炎。与前几代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,吗啉硝唑抗厌氧菌活性强、 起效快、耐受性好、 安全性高。迈灵达近几年保持稳健增长,销售团队由 2020 年的 500 人扩增至 2021 年 的 700 人,同时 2021 年“零降价”续约国家医保, 2023 年销售额有望维持增长。
4.4 伊奈利珠单抗:国内首个获批 CD19 单抗
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流行病学:NMOSD 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 以视神经 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,以严重的视神经炎和 脊髓炎为主要 的临床特征,中国 NMOSD 年发病率约为 0.278/10 万人,患者人数 约 5 万,其中约 70%-80%患者 AQP4 表达阳性。NMOSD 的复发率及致残率高, 其中 40%~60%在 1 年内复发,约 90%在 3 年内复发,每一次复发都为患者带来 极大的生命风险,患者亟 需有效的治疗药物。
8
适应症拓展中,国内销售峰值约在 10-20 亿。伊奈利珠单抗 2020 年全球销售额 总计 1200 万美元,2021 年全球销售额总计 6100 万美元。目前正在针对重症肌 无力(MG) 和 IgG4 相关疾病(IgG4-RD)两类自身免疫疾病开展包含中国在内 的国际多中心的关 键注册临床试验,预计在 2023 年会有数据读出,Horizon 预计 伊奈利珠单抗全球销售 峰值能够突破十亿美元。国内 MG 患者和 IgG4-RD 患者 各有十余万,伊奈利珠单抗三 项适应症的国内的销售峰值预计在 10-20 亿元。
4.5 培莫沙肽:首个国产长效 EPO 制剂
慢性肾脏病(CKD)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(EPO)绝对或相 对生成不 足,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。CKD 患 者的贫血患病率 显著高于普通人群,其中非透析 CKD 患者总体贫血患病率 28.5%~72.0% , 并 随 着 CKD 进展而增加 ;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高达91.6%~98.2%。国内透析人数不断 增长,根据中国肾脏疾病网络(CK-NET)的 统计和预测,2013 年透析人数为 34 万, 2017 年透析人数为 58 万,预计到 2025 年透析人数将增长至近 87 万。 红细胞生成刺 激剂(ESAs)补充 EPO,或者通过 HIF‐PH 抑制剂调控内源性 EPO 为 CKD 贫血治疗 的关键。目前海外 EPO 市场,长效制剂占比已超过 50%。培莫沙肽上市后作为首个国 产长效 EPO,有望借助成本优势及公司的销售 渠道加快对短效制剂的替代进程,透析 患者适应症预计 2022 年下半年获批,非 透析患者试适应症预计 2023 年获批,明年进 行医保谈判,销售峰值预计 15 亿元。
4.6 ibrexafungerp:第四代抗真菌药物
ibrexafungerp 是一种新型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,属于全球首创、作用机制全 新的第 四代新型三萜类抗真菌药物。ibrexafungerp 于 2021 年 6 月获得 FDA 批准 用于治疗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(VVC),成为美国 20 年以来获批的首个抗真菌药物。 相较于传统的 抗真菌药(多烯类、康唑类,棘白菌素类),ibrexafungerp 具有广谱 性、更好的安全性 以及较少的药物间相互作用,既可静脉注射也可口服。
五. 抗肿瘤创新管线:
1) 阿美替尼持续拓展新的适应症:辅助治疗、IIIb 不可切除、非经典突变、 联用化疗、 联用 C-MET 抑制剂治疗耐药后 MET 扩增,同时公司在 2020 年 7 月将阿美替尼的海 外权益授予 EQRx,首付款、注册与发展里 程碑付款金额约为 1 亿美元;
9
2) 建立更全面的肺癌解决方案:NSCLC 中除了 EGFR 经典突变,还包括 EGFR Exon20、KRAS、RET、MET 等突变,公司自研的 HS-10376 (EGFR Exon20)、 HS-10370(KRAS)、HS-10381(SHP2)、HS-10365 (RET)都已经进入了临床阶段,以 上产品未来有望与阿美替尼形成协 同效应,巩固公司在 NSCLC 领域中的优势;
3) 切入乳腺癌领域:HS-10352(PIK3CA)进入临床 Ib/II 期,国内暂无 PIK3CA 抑制剂 获批上市,国产品种也都处在早期阶段;
4) ADC 平台初步建成:HS-20089(B7-H3)、HS-20093(B7-H4)已进入 临床阶段,针对 这两个靶点的全球产品都处在早期阶段;
5) BD 引入管线补充:公司 2020 年 7 月从 TERNs 引入 BCR-ABL 别构抑 制剂,深化 在 CML 领域的布局;2021 年 12 月从 KEROS 引入 HS20106,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(MDS)和骨髓纤维化(MF) 患者的造血功能异常。
非抗肿瘤创新管线:1) 中枢神经:HS-10353(GABBA)、HS-10345 处于临床 I 期阶段,HS10380 处于 IND
阶段;
2) 抗感染:ibrexafungerp 在中国治疗 VVC 的临床 III 期试验已在 2021 年 底获批;
3) 代谢病及其他:培莫沙肽有望 2022 年内获批,成为首个国产长效 EPO; 治疗糖尿病 的 HS-20094(GLP-1/GIP)、治疗 NASH 的 HS-10356 和治 疗慢性咳嗽的 HS-10383( P2X3)都进入到临床 I 期阶段;
4) 自身免疫:伊奈利珠单抗针对 MG 和 IgG4-RD 的国际多中心的关键注 册临床 III 试 验正在进行中,预计在 2023 年会有数据读出;治疗银屑病 等适应症的 HS-10374( TYK2)处于临床 I 期阶段。
公司 BD 项目硕果累累,为创新升级提供重要动力。公司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已有概 念验证的创新产品和高差异化早期项目标机会,增强研发管线竞争力。 2021年是公司 BD 合作硕果累累的一年,共支付 BD 项目费用 3.74 亿元,引入临 床项目,亦开展多个 技术平台合作,包括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以及 RNAi 平台 技术。公司还与著名的生 命科学投资公司鱼鹰资管共同创立了博胜药业,鱼鹰资管将利用其丰富的全球资源支 持创新产品的引入。
六.盈利预测
Comments